自小开始就被灌输右手拿筷子、写字,到后来梳头、拿递东西、撒尿和举持重物都习惯于右手,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右手不仅更有力而且更灵活可控。自从习武,开始接触散打、空手道、泰拳以及传统实战武术,第一课都是所谓的格斗势。格斗势被分为左架和右架,重手重腿一般后置,绝大部分人右手重手,左手前置为左架。重手后置的格斗势被广泛用于拳击、散打、空手道、中国军警格斗术、泰拳、跆拳道,甚至还包括心意、八极、通臂、咏春在内的传统实战武术,其战术思想是前手前脚(轻)干扰、迷惑、格挡、配合,后手后脚(重手)重创,用汽车打比方就是后驱车,为什么它们选择重手后置——它们重手的动力学过程为局部(拳、腿、膝)的蓄力-加速运动-碰撞,蓄力和加速运动都需要相当的位移。实际上这种发力模式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我练习拳击的体会是中距离的后手直拳是最难打的,现在更习惯于近距离勾拳组合(这个时后已无所谓前手后手、轻手重手了,完全靠腰发力)。不得不说的是武术界的奇葩——李小龙,他的格斗势叫警戒势——重手前置,电影作品给我的深刻影响是发达有力的右臂前置,干脆利落的右抛拳几乎一拳解决一个杂牌武师,用汽车打比方就是前驱车,截拳道没有练过,对发力模式没有体会,我只能猜测李小龙把它定位为无限制的实战格斗流派——直接了当的给予对手重击是其战术思想。另一个重手前置的例子是中国跤,习惯左架拳术的人换到中国跤几乎都自发的变成右架,中国跤的手分为底手和上手——因把位和绊子不同而变化多端,以我目前练习的体会是中国跤抢把非常关键,我需用相对有力的手拿到把位才能施展绊子,看过一些跤术大师的视频,他们功至化境,左右手都能使绊子,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跤步,早已突破了左架右架的限制,摔人如同玩小鸡一样。最后要说的是绵拳,回忆学拳过程,我印象中牛老大没有固定用的左架或是右架——不夸张的说他就是双腿站直了不左架不右架也能立马变个架把人放倒。绵拳的一个个训练的单操式子都是左右对称练习的(洞宾抽剑除外),练的是内在的发力而不是外在的招和架,练好了左右前后上下都能发力——因为一坨球可以说是没有方向性的也可以说是有无限个方向,而且发力不需要蓄力,也不需要位移。有时候我喜欢拿老婆比划一下绵拳,因势(势能的势,非姿势的势)而发,居然也不分左右。如果硬要拿汽车打比方绵拳就是四驱车——其实更恰当的比喻是外星飞碟,它没有任何轨迹可寻。 |